新聞動態(tài)
提高國人生活質量,打造高品質生命元素
欲知大道 必先為史
重視記錄和傳承歷史
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(tǒng)
每一本典籍
都是中華文明傳承路上
一盞不滅的明燈
目前推出的是第四期文旅讀書會---“典籍里的沁陽”主題系列文章,由文旅人為大家講述那些藏在典籍中感人至深的沁陽故事。
萬里茶道太行陘 穿越千年茶香濃(一)
文/王珍珍
太行陘古道上,傳來馬蹄“嗒嗒”的響聲,喧鬧的街市,熙攘的人群,一派祥和繁榮的景象。歇腳休養(yǎng)的商人們酒足飯飽,精神抖擻的騾馬,馱著茶貨向北沿著羊腸坂道、關爺坡古坂道一路北上,目標在萬里之外的俄國······
站在常平鄉(xiāng)窯頭村的古道上,仿佛看到了數(shù)千年前的場景,看似平常的古道,卻藏著歷史的密碼;當年串聯(lián)起中國、俄國的萬里茶道,就是從這里經過,世代延綿的將茶葉運往遙遠的北方,成為了一條繁華的商貿要道,也成為一條中西文化交流的紐帶。
太行陘:萬里茶道陸路河南段的終點
農歷三月末,走進常平鄉(xiāng),循跡太行陘,山上已然滿眼青綠,生機盎然。踏上蜿蜒曲折的太行陘古道,沿著古人足跡前行,彷佛有一種隔空相望卻又近在咫尺的穿越感。這條古道,曾經的茶馬古道、孔子游說趙國、戰(zhàn)國秦將白起長平之戰(zhàn)、曹操北征高干、懷晉商幫貿易、抗日常平阻擊戰(zhàn)……
太行陘,萬里茶道陸路河南段的終點。就是這條蜿蜒崎嶇的太行古道,腳下的路不知有多少代人踏過,凌厲的石塊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腳,也早已磨得光滑,甚至凹陷,歷史沉浮,時光交替,古道卻依然在這里,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……
時光雖逝,但無法磨滅萬里茶道上懷川大地上有關中俄茶貨貿易的傳奇故事。
太行陘,自古以來就是豫晉貿易的重要通道,通過太行陘,則可進入山西的澤、潞兩州,即古上黨地區(qū)。
清·乾隆五十四年《懷慶府志·輿地》載:“太行陘,在府城西北三十里,一名丹陘(連山中斷曰陘)。太行首始河內,北至幽州,中有八陘,此其一也。”
當年,懷商、晉商越黃河,從河南賒店由水路轉陸路,南船北馬在此交接,北上太行山,那些載滿茶貨的馬車、成群結隊的商旅,或走常平一線,或窯頭一線,或走丹河一線,太行陘的兩條官道與丹道至山西省星軺yao驛(今澤州攔車村一帶)交匯,直至北上中俄邊境的漫長萬里茶道旅程。
承載了厚重歷史的太行陘,文化積淀同樣深厚。巍巍太行中多東西向橫谷(陘),史書記載太行有八陘,由南至北分別為:軹關陘、太行陘、白陘、滏口陘、井陘、飛狐陘、蒲陰陘、軍都陘,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八條咽喉通道,陘口一般設有關隘,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。
太行陘為太行八陘第二陘,又名太行坂道,創(chuàng)于隋代,全長約 100 余公里,海拔在 1500-2000 米之間,呈東北西南走向。
萬里茶道是古代綿延于中國、俄國之間,以茶葉為大宗商品的長距離貿易線路,是絲綢之路衰落之后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商道。從福建崇安(現(xiàn)武夷山市)起,途經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內蒙古,經庫倫(現(xiàn)蒙古首都烏蘭巴托)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。茶道在俄國境內繼續(xù)延伸,經伊爾庫茨克、新西伯利亞、莫斯科、圣彼得堡等十幾個城市,總長1.3萬余公里,溝通了亞洲大陸南北方向農耕文明與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區(qū)域,并延伸至中亞和東歐等地區(qū)。
2019年3月22日,國家文物局發(fā)函,正式同意將萬里茶道列入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。
古羊腸坂:南通伊洛 北達京師
羊腸坂道險要的地理位置,注定將見證歷朝歷代重大的歷史事件、重要人物,在這條貫穿中國南北的道路上留下了眾多的寨堡、關卡等遺址遺跡。
常平村地處太行陘中部,山勢連綿平緩,較之窯頭坂道,茶貨馱運、商人自山下而上,行走較為容易。走萬善古鎮(zhèn)(驛)、盆窯、張老灣村也可歇腳補給,入常平村,沿蜿蜒狹窄的常平古羊腸坂道,可達碗子城,此處險要。
魏武帝曹操北征高干,在此寫下了“北上太行山,艱哉何巍巍!羊腸坂詰屈,車輪為之摧”的**軍旅詩篇《苦寒行》。在如此險要的古道上行走,運茶者或挑擔或趕騾驢馱茶而行,艱辛程度可以想見。經過崇山峻嶺、崎嶇坂路可達山西省橫望隘(今山西澤州大口村)。
羊腸坂道在周代已有,為古官道之一。春秋時為趙國南下中原的重要通道,孔子北說趙國曾過此地,秦將白起率軍克羊腸攻趙,取得了長平之戰(zhàn)的勝利。
順著羊腸坂道前行,一些青石早已支離破碎,或被雜草淹沒,但是,坂道一側青石上刻書“古羊腸坂”四個大字卻顯得格外醒目。繼續(xù)前行,不遠就到了碗子城,石頭堆砌的碗子城雖不大,卻雄踞山頂,氣勢不凡。站在城上,遠瞰沁陽,羊腸坂道、山間公路、古樸村落盡收眼底。
清·道光五年《河內縣志》載:“碗子城山,舊志云,在城北五十里,山勢險峻,其路羊腸百折,中有平地,僅一畝許,唐初筑城以控懷慶、澤州之沖,其城甚小,故名。有羊腸坡焉,曹學佺《天下名勝志》云:碗子城關在太行山畔,羊腸所經,瀑布懸流實險隘之地也?!?/p>
碗子城,形似碗口,南臨懸崖,北靠崇山,城北門上額書“南通伊洛”,南門上額書“北達京師”。雖然城堡不大,卻是官府向南來北往的商人征收銀稅的省界關隘。
從春秋戰(zhàn)國到上個世紀,兩千多年來,在歷代王朝更替的戰(zhàn)爭中,此地皆為重要的軍事關口和要塞,曾在此展開激烈的爭奪戰(zhàn)。這一帶,曾是抗戰(zhàn)時期常平阻擊戰(zhàn)的重要戰(zhàn)場,1939年6月至7月,中共地下黨沁陽區(qū)與國民黨40軍在此浴血奮戰(zhàn)抗擊日軍,3000余名抗日將士血灑疆場。
窯頭古坂道:探尋商旅遺跡 觸摸千年記憶
窯頭古坂道南起沁陽北部太行山口,北接山西長治市(古稱上黨),是經貿文化往來的重要通道,為古官道之一。窯頭村位于太行陘西側,路程則距離山西天井關近。
文章出自沁陽文旅
0391-5911777